每年暑期,數以十萬計的留守兒童從全國各地南下廣東,與父母團聚。香港文匯報記者走訪珠三角多個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區發現,由於工作與陪伴難兼顧,這些「候鳥」家庭相聚時間僅限於一日三餐,「二次留守」現象十分普遍。缺乏託管渠道,多數留守兒童獨守空屋,面臨人身安全和心理空虛等問題。業內人士指出,近年已有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因留守問題選擇返鄉,作為留人的一個手段,相關方面應群策群力幫助外來工群體解決留守與「二次留守」困境。
中山大涌鎮旗南工業園一帶是廣東最大的牛仔服裝企業聚集區之一,來自全國各地的上萬名外來工常年在這裡工作生活。每年7月,成群的外來工子弟來這裡與父母團聚。
和往年一樣,四川籍牛仔褲壓皺師傅柏子均一雙兒女學期結束後,如約來到中山。剛來的幾天,孩子們跟着父母逛公園、遊景點,一家人其樂融融。
四人擠十平米宿舍
然而,由於服裝廠工期緊,夫妻倆無法抽出時間專門陪伴兒女。「短暫的團聚歡樂之餘,總是為如何安排他們在這邊的生活發愁。」柏子均告訴記者,出於安全的考慮,他並不放心兒女獨自外出活動,兒子忠明和女兒忠利每天就在不足10平方米的宿舍看電視、玩遊戲,偶爾在樓道走動玩耍。
儘管如此,柏子均的工友敖文仍然很羨慕他們一家。「他們無論如何也不來了,電話裡告訴我,這幾年來廣東後整天和坐牢一樣。」敖文無奈地說,在他們村上,今年已經有好多家庭的留守子女沒有來廣東了。
返鄉就業成潮流
不少打工夫妻為了能和放暑假的子女見面,選擇請假回老家這種反向團聚的方式。由於困擾於留守問題,返鄉就業甚至成為潮流。
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,目前,包括留守兒童「二次留守」等在內的問題,已經引起廣東相關方面的重視。今年暑假,廣東團省委聯合公益組織,組織多個留守兒童夏令營活動,豐富他們在粵生活。不過,這些活動仍多針對包括環衛工、輔警等工種的外來工子弟。在城市社區,用於組織活動的資源和方式相對豐富。而以工廠農民工為主體的外來工群體,則基本處於空白。
多名關注留守兒童問題的公益組織負責人表示,廣東吸引人才的措施多針對高端專業人士及創業者,針對普通打工者的留人措施,辦法並不多。而事實上,留人重在留心,關注這些外來工家庭子女,是其中重要一方面。而對於「二次留守」問題,政府和企業一起想辦法解決兒童託管問題,是一條可行的途徑。